Big Joy: The Adventures of James Broughton
Big Joy: The Adventures of James Broughton
Big Joy: The Adventures of James Broughton
Big Joy: The Adventures of James Broughton
◆ 影片簡介
1913年出生的美國詩人及實驗電影先驅詹姆斯‧布諾頓,早慧才華和創作跨界的範圍令其難以歸類。他是戰後西岸「舊金山文藝復興」的成員之一,亦與後來的「垮世代」(Beat Generation)詩人相熟。不僅50年代以《The Pleasure Garden》從坎城影展主席尚‧考克多手中接下獎座,1968年的短片《The Bed》更在愛與和平的時代風潮下聲名大噪。布諾頓詩作中古怪俏皮的風格,電影裡充滿詩意奇想又大膽試探禁忌的特色,數十年來走在時代前端。然而同志身份也令他很早就察覺跟社會的格格不入,長年為此陷於矛盾。大量對周遭友人的訪談,輔以布諾頓的詩作朗誦與電影片段,除讓觀眾一窺藝術家一路走來的成長脈絡,更探索一顆不凡心靈在主流之外的酷兒特質。
本片罕見由三人共同掛名執導。史蒂芬‧席爾哈(Stephen SILHA)是作家、活動推動者,除替雜誌、報紙進行報導外,也與許多慈善及非營利組織合作;艾瑞克‧斯雷德(Eric SLADE)是以奧勒岡為基地的獨立紀錄片製片人,為當地公共電視台執導多部PBS影片;多恩‧羅格斯登(Dawn LOGSDON)則長年從事跟社會正義與歷史相關的紀錄片剪輯,也是索羅斯「開放社會研究所」(Open Society Institute)推動支持媒體獨立計畫的成員。
遠從美國西雅圖來到台灣嘉義
的導演Stephen Silha,特別帶
來布諾頓在片中登場的披風,
讓大家親身感受大快活的魅力
;就在布諾頓過世前十年,導
演有幸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
館(MoMA)看到布諾頓的作
品,進而開始與布諾頓接觸;
在他死後,他決定要寫一本傳
記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電影詩人,然而卻發現文字無法完整表現布諾頓的創作魅力,因此轉
而產生了拍攝紀錄片的想法。這對從未有過電影拍攝經驗的Stephen來說是個挑戰,所以他找了一群有專業拍攝經驗的團隊一起合作,本片才因此有三位共同掛名導演,他也很幸運的找到一位熟知布諾頓作品的作曲家擔任共同製片,這些過程讓他學習到電影拍攝技巧,以及一位優秀剪接師的重要。
有許多觀眾都感受到這是一部關於「愛」的電影,導演說當初並沒有刻意這樣設定,卻在不知不覺中讓「愛」變成主軸;他訪問了20到30位受訪者,堆砌出布諾頓生命中的起落與境遇,其中布諾頓的女兒拒絕在片中出現,她說:「如果說不出一個人的好話,那乾脆別說。」但其實她對本片幫了很大的忙,包括說服布諾頓妻子受訪,補足了影片最關鍵的轉折;布諾頓曾說生小孩是他人生最大的錯誤,因為他無法當一個好爸爸,然而透過這部紀錄片,他的孩子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位讓他們又愛又恨的父親,重新檢視這段不完美的家庭關係。
導演說,在他參加過的三十幾個影展當中,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是讓他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歡的,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台灣,對這裡的印象很好。他目前正在拍攝一部關於明尼蘇達實驗城(Minnesota Experimental City)的紀錄片,期待將來也有機會帶來跟台灣觀眾分享。
◆ 映後座談記錄
導演:史蒂芬‧席爾哈 Stephen Silha
艾瑞克‧斯雷德 Eric Slade
多恩‧羅格斯登 Dawn Logsdon
國家:美國 USA
年份:2013
片長:83 min
字幕:中英字幕
分級:限
放映日期:3/14(六) 19:30 ★ 影人出席
★ 台灣首映
◆ 相關影片
Trespassing Bergman
Past Present
Searching For Brodsky (Director’s Cut)
The Golden Times
Life: Love and Films in the Life of Chang Hsun-Nan